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投资理财 >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时间:2023-03-11 09:09:55 来源:娱乐控 浏览次数:46 我来说两句(0) 字号: T T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来源:华尔街见闻 周晓雯

华尔街普遍认为2月就业数据将显著下滑,但高于共识的数据也将助长美联储在本月加息50基点的预期。

本周ADP数据超预期后,市场今夜聚焦更为重磅的非农就业报告:如果弱于预期,美联储3月或还将维持加息25基点;但若好于预期,证明就业市场依旧火热,50基点加息可能“板上钉钉”。

北京时间周五21:30,美国劳工部将发布2月非农就业报告。经济学家普遍预计新增就业将较上月有所放缓,失业率基本持平,工资通胀将小幅上行,具体而言:

市场普遍预期2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22.5万,1月为51.7万;

失业率预计将维持在3.4%,此前美联储预计失业率将在2023年达到4.6%的峰值;

平均时薪同比预计将从4.4上升至4.8%,环比预计将上升0.3%。

26家大型投行预测显示,投行普遍认为2月非农增速相比前值大幅下滑,但投行之间的增幅预期差距较大;相比之下失业率和平均时薪年率和前值相差不大。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就业人数较上月放缓

投行普遍预计,2月新增就业人数可能依旧强劲,尽管会相对1月有所放缓,但在对于天气因素多大程度上将影响2月就业数据方面观点有所不同。

高盛预计2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25万,高于22.5万的普遍预期:

2月份就业市场紧张,就业增长倾向于保持强劲——我们认为,因为一些公司预计春季劳动力短缺,提前进行了春季招聘——而且我们跟踪的所有四个大数据就业指标在2月份确实表现强劲。

高盛还预计,美国劳动力需求虽高但不断下降,“将远远抵消信息行业裁员反弹的影响”,预计天气因素不会在报告中产生太大拖累。虽然气温从异常温暖的1月份部分恢复正常,但在2月份的调查周,主要人口中心几乎没有降雪,2月21日的主要冬季风暴在调查周结束三天后到达。

野村预计2月非农就业人数将增加26.5万,略低于1月的51.7万,仍远高于与人口增长保持同步所需的门槛。

劳动力囤积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就业数据。考虑到未来重新招聘的难度和相对乐观的商业前景,那些原本可能裁员的公司目前可能放慢了裁员的步伐:

在非季节性调整的基础上,非农就业往往在1月份大幅下降。这表明,1月份的强劲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由于雇主避免裁员,而不是加速招聘。虽然季节性裁员低于正常水平可能导致2月份再招聘人数减少,但我们认为1月份季节性裁员低于正常水平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弹性。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德意志银行的预期高于共识,为30万人,原因之一同样是2月温和的天气。Jefferies的经济学家Aneta Markowska和Thomas Simons预计上月新增就业29万人。

失业率保持不变,工资时薪有所上升

投行普遍预计失业率将基本保持在3.4%左右的水平,但工资通胀和平均工作时间减少可能会使时薪数据上升。

本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为19.2万,与1月调查窗口期相差不大,继续申请失业救济人数较上月有小幅上升,从166.2万增至167.2万。

野村证券预计,美国2月的失业率可能会维持在3.4%,劳动参与率保持在62.4%不变:

在过去两个月的强劲增长之后,家庭就业可能已经放缓。不过,我们预计失业率只会在2023年第三季度开始上升,劳动力囤积使失业率在2023年上半年保持在低水平。

瑞士信贷表示,由于“简单的基数效应”,年度平均时薪指标应该会上升,但补充说,“在一系列指标和先行指标中,潜在的工资增长似乎正在放缓,但目前的增长速度对美联储来说仍然高得令人不安。”预计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将从34.7小时降至34.6小时。

高盛预计,平均时薪将增长0.30%,这将推动同比增幅达到4.75%,反映出持续但逐渐减弱的工资压力和中性的日历效应。

野村认为2月平均时薪将环比增加0.4%,部分原因是平均工作时长较1月份有所下降,且有迹象表明工资通胀正在加速:

一些工资增长指标,包括ADP工资增长数据和Indeed工资跟踪数据,最近已经企稳。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此外野村发现,通胀预期似乎已经成为工资设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密歇根大学调查的短期通胀预期在2月份出现反弹,这表明通胀预期降低导致的工资通缩可能无法持续。

又是非农夜!今晚会再一次掀起“腥风血雨”吗?

尽管短期通胀预期往往是不稳定的,但就此而言,平均时薪的任何意外上行都可能加剧美联储对通胀再次加速风险的担忧。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精准解读,尽在本站财经APP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