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如何更好地培育建设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又将如何借此
拉动区域经济发展?
4月28日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大会
暨两江国际消费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
大咖齐聚山城
以“国际消费新机遇 品质生活新未来”为主题
探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助力国际消费扩容提质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大会暨两江国际消费高峰论坛现场吴汪洋 摄
强优势补短板,强国际促创新
大咖共话培育建设发展新思路
“今年是‘消费提振年’,商务部将陆续举办全国消费促进月等一系列消费活动,正在重庆举行的2023中国国际消费节便是重要活动之一。”商务部消费促进司二级巡视员张豫军在会上表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强优势、补短板。其中,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释放消费潜力。
对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要以开放创新驱动国际消费提档提质。就重庆而言,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有众多优势,包括政策叠加、消费规模大、拥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四通八达的交通、独特的消费文化等,为重庆消费提档提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她认为,重庆可以从国际化和创新两个角度入手,进一步提升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增强全球要素资源吸引力,促进国际化消费群体的成长,加快跨界融合创新,增强新鲜感和时尚话语权,在国际性和消费潜力上做出更大文章。
其中,在服务供给能力方面,需要有服务焕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载体,既能吸引国际品牌入驻,适应本土化发展,也要能帮助本土品牌实现国际化发展,实现品牌“出海”。
《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产品总监毛怡枚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力进行指数解读 吴汪洋 摄
结合当前新环境、新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张立群就建设中国特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见解。他认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只有把握机遇,紧密结合自身特点,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重庆特点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此外,《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产品总监毛怡枚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力进行指数解读,从时尚消费力、优质商圈聚客、新消费发展、时尚潮流先锋、年轻商业创新、多元业态培育等五个指标,解析城市向内的消费服务能力和向外的辐射影响能力,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提供新思路。
根据指数显示,重庆在优质商圈聚客、消费人口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方面表现较好。
49个核心商圈、80个消费地标……
构建重庆国际消费空间版图
在金州商圈光环购物公园,感受室内“沐光森林”沉浸式体验;在九龙新商圈重庆万象城,体验兼具高端时尚的“一站式”购物;在解放碑商圈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选购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商品琳琅满目……会上,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彭和良现场推介了15个具有代表性、引领性、融合性的特色消费载体。
现场发布的一批消费活力品牌 重庆市商务委供图
优质商业项目是城市商业的重要载体,是促进消费升级、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引擎。重庆始终坚持对标国际一流、发挥比较优势、立足重庆特色,精雕细琢特色载体赋能消费,统筹建设中央商务区、寸滩国际新城,对标打造解放碑—朝天门、观音桥等世界知名商圈,做特做靓长嘉汇、来福士等“网红”新地标,更新提质磁器口、十八梯等“巴渝”消费新场景,兼具国际范、巴渝味、烟火气的消费载体,承载着“重庆消费”山城记忆,赋予了“巴渝新消费”独特魅力。
目前,重庆已持续建成了49个城市核心商圈、12个百亿级商圈、23条市级特色商业街区、80个城市消费地标,构建了品质高端、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国际消费空间版图。
此外,现场还通过《第一财经》、重庆夜间经济发展联合会、重庆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等行业协会推荐,根据品牌基本面、创新指数、口碑指数以及产品特色、品牌口碑、社会影响力、发展潜力等维度,区分国际优品、国货精品、重庆好物,发掘出一批消费活力品牌,包括国际优品、国货精品及重庆优品三大类60余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