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3 月 10 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截至 2023 年 2 月末,苏州存贷款余额合计 10.02 万亿元,五年迈过五个万亿级台阶,成为全国首个存贷款总额超十万亿的地市级城市,实现了苏州金融业历史性跨越,金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对资金的吸附能力,不仅是金融业发展的核心指标,更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数据显示,苏州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 5.08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72%,比年初增加 3329.52 亿元,同比多增 1832.74 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4.94 万亿元,同比增长 15.99%,比年初增 2243.08 亿元,同比多增 447.80 亿元。存贷款增量创同期历史新高、居于全省首位。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据统计,苏州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稳步提升。2022 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 2218 亿元,同比增长 9.2%,快于 GDP 增速 7.2 个百分点;占 GDP 比重达 9.3%,对 GDP 增长贡献率为 40.3%,拉动 GDP 增长 0.8 个百分点。全市实现金融业税收 283.2 亿元,同比增长 7.7%,税收占比达 8.1%。全市实现保费收入 849.91 亿元,同比增长 8.98%。实现证券交易额 24.62 万亿元,同比增长 7.4%。各项主要金融指标再创新高,稳居全省前列,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金融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份量更重。
长期以来,苏州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守制造业立市之基,强化 " 四链 " 融合,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双向奔赴、相互赋能。2022 年年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 10365.95 亿元,同比增长 30.30%,增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率先突破万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 5644 亿元,同比增长 29%,增速约为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 2 倍,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市企业新发放贷款利率仅 3.70%,为有统计以来历史低位。据测算,去年全年,全市银行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本息合计 1297 亿元,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国有融资担保公司通过下调担保费累计让利 8963 万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
抢抓机遇、拥抱资本。2 月 10 日,随着裕太微登陆科创板,A 股 " 苏州板块 " 正式迎来第 201 位成员,苏州也成为继京、沪、深、杭之后,第 5 个拥有 A 股上市公司总数超过 200 家的城市,有效助力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步稳蹄疾、接续奋斗,数字人民币试点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市域、全领域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试点场景超 93 万个,累计交易金额超 3400 亿元,占全国同期比重超 40%。获人总行批准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已发放数字人民币贷款超 187 亿元。数字金融产业加速发展,全市集聚金融机构和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超 1400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