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 2022 年度受理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进行发布。
2022 年,兰州市法院系统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 766 件,其中,侵害知识产权类案件占 92%。被诉侵权人为企业、零售商的案件占 96%,涉及通信、医药、农业机械、家居家电、建筑材料、服饰、文具、日用品、餐饮娱乐等行业领域。审结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诉讼标的额合计约 3400 万元,涉及企业生产、销售及使用行为。
据介绍,在各类知识产权案件中,著作权侵权类案件裁判率为 71%,调撤率为 29%,判赔金额约 34 万余元,判赔率为 55%。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类案件调撤率较高为 47%,裁判率为 53%,判赔金额约 117.9 万元。专利侵权类案件调撤率为 46%,裁判率为 54%,判赔金额约 33 万元。种业知识产权案件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调撤率为 53%,裁判率 47%,判赔金额共计 479 万余元。
兰州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张茜表示,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知识产权刑事犯罪,打击知识产权领域的垄断、不正当竞争行为,对事关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给予最严厉的司法保护。在严格执行民法典相关规定的同时,准确适用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政策,正确适用知识产权民事证据规则,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同时,加大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力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保护工作,努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妥善审理好 " 甘味 " 农业品牌、中医中药、清洁能源、制造业核心技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案件,加强对涉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新业态司法保护工作的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兰州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
充分发挥兰州知识产权法庭跨区域集中管辖技术类案件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和促进效应,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 " 兰州品牌 "。持续推进知识产权 " 三合一 " 审判机制,完善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不同保护手段之间的快速有效衔接,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妥善处理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关的调查取证、证据审查、侵权判定、责任承担等处理标准与司法裁判标准相一致。充分发挥行为保全、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的作用,兼顾及时保护和稳妥保护的精神,正确审查当事人的保全申请,合理平衡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利益。
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引导当事人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开展诉讼活动,方便当事人和律师参与诉讼,全面提高审判效率。扎实推进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简化类案审理程序,着力增强知识产权司法救济的便利性和时效性。加强诉调对接,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充分运用行业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的专业优势,探索建立部分知识产权案件诉前调解机制,推动知识产权纠纷实质化解。
拓展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式,找准宣传热点和亮点。发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和司法保护典型案件。拓宽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合作途径,以新闻发布、现场开庭、专题讲座、主题座谈、集中采访等多种方式,全面、生动展示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扎实推进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网络直播、审判流程公开,确保审判工作全程监管、全程留痕、全程可查,让司法权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一审丨编辑 包学枫
二审丨值班主任 刘宇玮
三审丨值班总编 汪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