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时间:2023-05-04 10:24:07 来源:梵心人生 浏览次数:37 我来说两句(0) 字号: T T

—— " 聊聊青春 " 之二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有人说,当代青年最大的悲哀,就是 " 躺不平 " 也 " 卷不赢 ",过着一种 45 度的倾斜人生。

乍听起来,生动形象。有网友留言:" 世界上另一个我 "、" 谁在监视我的人生 " ……但这真的就是一种 " 悲哀 " 么?恐怕还有一些辩说分明的余地。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 卷 " 的本质是竞争。内卷、外卷,卷别人、卷自己,有天生喜欢卷的,也有不得不卷的。但说白了,都是不想低头、不甘落后,努力地往前 " 寸一寸 "、" 努一努 ",始终绷着一根弦、提着一口气。

" 躺 " 的核心是休息。就像在炎日里割麦子,挥汗如雨、气喘如牛,一抬眼发现还是望不到头,简直让人心生绝望。干脆扔下镰刀、就地躺倒,管它别人地里进度如何,我先躺为快。

日光下无新事。" 卷 " 和 " 躺 ",并不是一对反义词,而是世间万物的常理常态。" 卷 " 和 " 躺 ",也并非时代的新鲜产物,古已有之、也不新鲜。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胡适 ,《胡适留学日记》手稿一套十八册 ,1912-1918 年作 , 12 × 22cm

陶渊明在混沌官场 " 卷不动 ",躺平 " 东篱下 ",谁能说他没出息?晋代 " 卷王 " 车胤,为了读书把萤火虫装在布囊中照明,谁又能说他太不松弛?胡适日记中,前脚是鸡血满满的 " 先要读完莎士比亚的《亨利八世》",后脚是每日 " 打牌 "、" 打牌 "、又 " 打牌 " ……大师尚且如此,遑论二十啷当岁的年轻人。

我们本该大大方方地 " 卷 "、理直气壮地 " 躺 ",但为何陷入两难困境?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 卷不赢 " 有客观因素,当下竞争确实激烈。时代的车轮转速越快,在后面手忙脚乱赶车的人就越多。要达成一个目标,付出的辛劳比从前多,就是 " 卷 ";某些职场 " 毒鸡汤 ",只推崇竞争不鼓励合作,不看自身成长性,眼睛盯在别人身上,亦是 " 卷 " 得毫无意义;" 赢 " 的概念单一化、固定化,更是加重了我们对 " 卷不赢 " 的恐慌。

" 躺不平 " 则是人的本能。人是万物灵长,基因里天然向上向好。中国人吃苦耐劳,从来不信有什么救世主。大部分年轻人更是奋斗不息,求个不留遗憾、努力到心甘,谁也不愿意承认 " 我就这样了 ",还是渴望搏一搏,争取 " 单车变摩托 "。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人生就是矛盾而复杂的。所以世界上多的是持续努力、阶段躺平的普通人。疲惫归家时希望下辈子当猫,有吃有喝不用努力,但早晨闹钟响时,也能爬起来扑进滚滚人流;群里鲁迅的经典 " 不干了 " 表情包乱飞,也能认认真真交上方案,对别人和自己都负责;哪怕想好了拒绝身材焦虑要 " 摆烂 ",最后关头也会要一瓶零度可乐。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非要带着偏见看,这的确是 45 度人生。但身处其中的人,更能 GET 到其中的微妙,直面心中的 " 想要 ",也能努力调节 " 得不到 " 的失落,这不正是当代青年可爱真实的面相么?

但话说回来,努力本身,并没有错。辩证法永不过时,奋斗不应被简单粗暴地定义为 " 卷 ",甘于平凡也不能被贴上 " 躺 "、" 丧 " 的标签。人的起点、天资、喜好、追求,各不相同,选择也各不相同。

譬如,网络上就有一类文章,把选择回到家乡的年轻人,描写为 " 退守小镇 "、" 躺平回乡 "、" 向现实低头 ",真是一种大大的庸俗。谁说逐梦北上广就是 " 卷 ",回到生养之地就是 " 躺 "?只要勤勤恳恳,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能养活自己不给父母添堵,还能造福他人,哪怕只是普通平凡的岗位,就是好样的。

" 卷 " 是不想浪费青春," 躺 " 是要缓解焦虑," 时卷时躺 " 可能才是人生常态,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也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站得笔笔直,永远不撒懒的,那是路边的水泥电线杆;躺得板板平,咋也起不来的,是铺在地上的瑜伽垫。而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有劲时努力,疲惫时休息,总归路是在往前走。

这也正是青春的复杂况味,像寒暖流交汇、正负电子对撞,在 " 卷 " 与 " 躺 " 中来回摆荡,不舒适归不舒适,但总能产生大能量。不然,人为何一生都在追忆自己的年轻时代?

时“卷”时“躺”,年轻常态

" 聊聊青春 " 之一:

监制 | 唐小山

编辑 | 单镜宇

审校 | 马涛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