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社会万象 > 《人民日报》点赞贵州贵阳:找准居民急难愁盼

《人民日报》点赞贵州贵阳:找准居民急难愁盼

时间:2023-05-07 11:15:28 来源:游娱大事件 浏览次数:32 我来说两句(0) 字号: T T

5 月 7 日,《人民日报》二版刊发稿件《惠民生、促消费—— 畅通社区 " 微循环 ",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聚焦山西太原、上海普陀、贵州贵阳便民生活圈。全文如下——

一头连着社区居民,一头连着个体户、小企业,社区商业如 " 毛细血管 " 般让城市经济 " 微循环 " 越发畅通——自 2021 年 5 月商务部等 12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以来,2 批次 80 个试点地区共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超 1400 个、服务居民 3200 多万人。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步行 15 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形成多业态集聚的社区商圈,既惠民生,更促消费。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将在全国开展,继续 " 缺什么、补什么 ",将居民的 " 需求清单 " 转化为 " 满意清单 "。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多个城市的街头巷尾,调研这一民生实事怎样落细落实;采访相关部门和专家,共话便民生活圈如何让生活更便利。

山西太原

" 小修小补 " 回到街头

" 配把钥匙、补条车胎、裁个裤边 …… 城市越来越大,居民越来越多,‘小修小补’少不了。" 山西太原亲贤北街,锁匠王晓俊在街头和记者聊起生意经。

58 岁的王晓俊干锁匠 30 多年,一头白发、两手老茧,干起活来颇为利索,一把钥匙从坯子到成型要不了 1 分钟。他从小喜欢倒腾手工,当初 " 找邻居借了 10 元钱 " 闯荡太原,靠着街边摆摊," 给两个儿子各备下一套婚房 "。

前两年,王晓俊萌生了退意:" 常年露天‘打游击’,吃饭没准点,寒暑天都得扛。" 想到自己年纪大了,孩子们也都有了工作,老王便不再上街出摊。

王晓俊常活动的亲贤社区,是太原市的一个商业中心社区,棚改后很多老住户仍在此生活。曾担任社区党委书记的侯丽琳回忆:" 有一段时间,‘小修小补’确实消失了。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设置专门区域、让小手工回归’的建议。"

2022 年下半年,太原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第二批试点名单。据市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科长杨静介绍,市里专门在城六区规划设置一批便民摊点,让 " 小修小补 " 有序回归;积极推进核酸亭改建 " 便民服务亭 ",目前已改造完成 100 多个;计划到 2026 年底,力争实现主城区 40% 的社区达到高水平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标准。

亲贤社区所属的平阳路街道主动找到王晓俊,协调提供便民摊点。很快,闹市街头的旧报刊亭完成改造," 老王开锁 " 工作间开张了。5 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间,却是 " 五脏俱全 ":左手边,挂着满墙钥匙,工作台上是 3 台小型配钥匙机;右手边,摆出颜色造型各异的门禁牌,刻章机和电脑分置两层;正对面的墙上," 山西省锁业协会会员单位 " 牌子很显眼。

" 以前我也打听过,这种固定摊点一年怎么也得交 3 万元。" 王晓俊感觉吃上 " 红利 "," 现在一个月交 500 元就行!" 记者留意到,不到 1 个小时,王晓俊就刻了 2 个章、配了 3 把钥匙," 每天早 8 点开到晚 8 点,再不担心风吹雨淋,中午还能支开椅子眯一会儿。我感觉能再干几年,坚持到抱孙子!"

上海普陀

" 一站式服务 " 开在门口

临近中午,家住上海普陀区普陀四村小区的黄龙顺,慢悠悠走出小区大门,来到长风新村街道白兰片区,点了一份芹菜百叶肉丝、一份油焖茭白,加汤和米饭,一共花费 16 元。

普陀区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地区。白兰片区则是这里的社区服务综合体之一。一栋小楼里,除了社区食堂,还有西点店、咖啡店、乒乓球室、舞蹈房 ……" 吃完饭休息休息,还可以喝咖啡、打乒乓球,一站式解决很方便。" 黄龙顺说。

长风新村街道区域面积 5.8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1.52 万人。作为人口较密集的城区,街道内生活消费配套原本多是生鲜超市、早餐网点、美容美发等基础类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如健身、咖啡、鲜花这些消费,从‘奢侈品’变成很多人的‘必需品’。" 长风新村街道普陀四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顾瑜说。

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长风新村街道正依据社区特色,打造便民生活圈:西部居民区集聚,紧邻苏州河步道,有康养中心等设施,打造为健康宜养便民生活圈;中部,长风公园、长风文化馆等生态、文化资源集聚,打造为生态人文便民生活圈;东部,围绕大型综合商业中心,打造为活力商业便民生活圈 ……

" 以前居民们购物、消费,可能要去徐家汇、南京路,现在不出街道,都可以解决。" 顾瑜说,街道也有意识地引导社区商业由过去的传统购物、餐饮向休闲、文化、健身、娱乐等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商贸发展。

口红节、手工市集、巡游演出等活动逐渐开展,吸引了不少居民的关注。" 我们鼓励‘一店多能’,让居民的消费需求得到一站式解决。" 长风新村街道营商办负责人说。对于各商业场所的创意活动,街道都会鼓励和支持," 让居民感觉到社区是家的部分,城市是家的延伸。"

黄龙顺说,儿孙周末喜欢到商场和公园去逛,自己则爱到已经贯通开放的苏州河步道走走,步道边有苏河水岸驿站,驿站里不仅提供直饮水、雨伞、充电宝等便民服务,还有公益阅读空间," 看看河景,读读书,太舒服了!"

贵州贵阳

找准居民急难愁盼

下午 2 点,连着打完 3 通电话,叶涵文脸上露出笑意:忙了近 3 个月时间,总价 40 多万元的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等 4 台设备终于谈妥,一周内送至贵州贵阳乌当区新光路街道新光里社区卫生服务站。

2021 年,贵阳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试点。同年 12 月,贵阳 " 一圈两场三改 " 规划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发布,着力打造 " 教业文卫体、老幼食住行 " 全覆盖的便民生活圈,建好停车场和农贸市场,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在新光里社区,居民期盼许久的卫生服务站也提上日程。

为申请卫生服务站项目,做过多年药店、医疗器械生意的叶涵文 4 次摸排调研,了解居民意愿和辐射范围。" 整个片区 60 岁以上老人有七八千名,既有刚性需求又有市场潜力。" 乌当区的多重支持也让她下定决心," 店铺长期免租缓解了资金压力,同时在中医专项、公共卫生方面还有一些补贴,区卫健局会不定期派遣医护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培训。"

历经层层筛选,叶涵文争取到这个项目。卫生服务站自去年 9 月正式运营以来,平均每天接诊近 20 人,基本实现慢病、基础病诊疗与管理。接下来她还想再投入 100 万元,添置仪器设备。

考虑到社区老年人的普遍需求,乌当区民政局还争取省级补助资金 266 万元,在新光里社区新建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等设施。" 以老年人助餐服务为例,日均服务量依据人次,每年享有相应补贴,最高达 10 万元,由市、区两级财政按 6 ∶ 4 承担。" 新光路街道办事处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夏德慧介绍,在新光里社区便民消费中心,游泳馆、健身房、艺术培训、矛盾纠纷联动调解中心等逐一配套,农贸市场建设也进入尾声,今年将吸引商铺入驻运营。

" 城市改造提升,只有契合居民诉求,找准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才能得到大家支持,共同建起社区生活‘同心圆’。" 乌当区 " 一圈两场三改 " 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韦作洪说。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 0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